先买自住房还是先买投资房?

安居乐业,这个概念深植于华人基因中,其中就包含了先买自住房。大部分人的路线都是努力攒首付,先买个自住房,解决居无定所的问题。几年内,再攒一笔钱开始买投资房,一般为house。

以上做法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想,是不是效率有点低?它最大的掣肘在于巨大的自住房贷款。一个人背了一座大山,前行是非常缓慢的。要提高速度,必须拿掉这座山,轻装上阵。银行在评估申请人贷款资质时,会着重看他的债务收入比TDS,每月坏债务(自住房月供、车贷、学贷等)除以月收入,一般不超44%才能拿到贷款。要尽量降低坏债务(分子),扩大收入(分母),从而扩大贷款能力,步入快速道。

不妨换个思路:
1 ) 第一套房,先买投资房。比如,75万房子产,首付15万,贷款60万。由于投资房有租金,它的债务不会完全算作坏债务。如果租金特别高,还能扩大贷款能力,降低对购买后续物业的贷款影响。可以家人名义租房,同样每月负担3k左右,但对后续物业的贷款能力影响有天壤之别。

2) 出租目前的自住房,让租客去帮着背这座大山。自住房有了租金收入,银行批下一套房贷款就容易很多。当年让会计师报税时,请帮做一个45(2)election,延长该套自住房资格4年,最长年限获得资本利得豁免。自己住房解决办法参考上条操作,租房不会太影响生活质量。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贷款能力将重获新生,加快投资房之路。

3) 如果一定想住在自住房里,不妨考虑分租出去,尽量降低自住房贷款对贷款能力的影响。不过要小心影响自住房资本利得豁免资格。

4) 如果你只想自己和家人住自住房,不想外人打扰,那就尽量降低自住房贷款,最理想的情况是自住房贷款为0,但是这个过程比较漫长,机会成本很高。 如果暂时做不到,那就尽量买现金流好的物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审批。

有个小伙短短几年买了十几套物业,他的操作思路与此相似,自己租房,尽量购买现金流好的物业,很快就积累起了一笔地产财富。当然他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尤其当结婚生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