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洲不打击教培行业

教培行业崛起的本质是什么?家长争夺稀缺教育资源,可以说国内僧多粥少,只要中产阶级的家长内心不愿意躺平,不愿意自己孩子阶级下滑,那就一定会鸡娃。国内脑体劳动差别不仅是薪酬上,更是不可跨越的阶层。最近北京朝阳搬运工和工商银行的员工的流调报告也进一步揭露了这一差距,这不仅是出身、学历、脑体的差别,更是不可逾越的阶层的鸿沟。而在澳洲,是年轻时的学历与未来挣钱多少钱,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关联度并不大。

比起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年应届毕业生就上千万。在拥有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澳洲,选择大学教育的并不是很多。在澳洲高中生中,选择继续进行更高等教育的仅占本地人口的50%,而在澳洲15-64岁的人口中,仅有6%拥有高等教育背景。

澳大利亚是一个花瓶式社会,绝大多数人处在中间的阶层范围。无论学什么专业,无论学历是高是低,毕业后起步阶段的薪水差别很小。薪水上的差别体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危险性,是否风吹日晒很辛苦,是否需要付出重体力,是否需要高智商等。

但这种差别不是很大,危险性被多如牛毛的行业规范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风吹日晒被各种保护装备降到最低,体力强度被带薪假期、机械设备和每日必须的文案工作所抵消。

对于需要高智商的领域,如果孩子是学习的料,那就顺其自然,如果不是,那不碰就是了,没有必要通过比别人多付出两三倍的时间精力硬挤进去。如果把这些多付出的时间用来培养其他方面的技能,一样可以获得相同的薪水,拥有不错的生活质量。

除了科研院所,其他不需要工作经验的岗位只要本科或专科足以,因此澳洲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就没有中国家长那么高了。在澳洲,读本科是一个大众消费项目,只要想读就能读。当然,想进澳洲八大还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但澳洲雇主没有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人对了他们就要,人不对,百强名校的优等生也不要。
政府为了鼓励学生读大专,除了和本科一样提供免息贷款外,还有各类补贴五花八门。而且,有些学大专的学生每周都是一天理论学习+四天上班工作,学费公司出,薪水政府补贴一半。在这种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毕业起步薪水都差不多的背景下,到底是花三四年高昂的学费读个本科,还是拿着与本科毕业生相同的薪水顺便读个大专,对于澳洲的家长来说,就仅仅是个选择而已了。至于是否通过校外培训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自然也没多大必要了。

当然,澳洲的华人家长还是延续了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传统美德,通过仅有5%的人口支撑起了澳洲的学术类培训市场。但对于大多数鬼佬家长来说,孩子的培训则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班上。即便如此,孩子的课外时间也还是会被各类球类运动时间所占据。在澳洲家长看来,在这些团队项目中所培养的领导力、沟通力、团队合作以及个人性格的塑造和培养,都会对孩子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难以低估的力量。

虽然澳洲大学毕业生起步薪金差不多,但进入职场后薪水的增长速度却因人而异。对于大专生来说,职场生涯中还要继续考取不同的证书,以提高或扩展自己的技能水平。对于本科生来说,根据自己的职业所需再去读选择个硕士课程。无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也都可以再读一个管理类硕士课程,可谓是殊途同归了。